內容: |

酒的起源
上天造酒說 素有"詩仙"之稱的李白,在《月下獨酌·其二》一詩中有"天若不愛酒,酒星不在天"的詩句;東漢末年以"座上客常滿,樽中酒不空"自詡的孔融,在《與曹操論酒禁書》中有"天垂酒星之耀,地列酒泉之郡"之說;經常喝得大醉,被譽為"鬼才"的詩人李賀,在《秦王飲酒》一詩中也有"龍頭瀉酒邀酒星"的詩句。竇蘋所撰《酒譜》中,也有酒"酒星之作也"的話,意思是自古以來,中國祖先就有酒是天上"酒星"所造的說法。
猿猴造酒說
清代文人李調元的著作中記敍:"瓊州(今海南島)多猿……。嘗于石岩深處得猿酒,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,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,味最辣,然極難得。"清代的另一種筆記小說中也說:"粵西平樂(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,西江支流桂江中游)等府,山中多猿,善采百花釀酒。樵子入山,得其巢穴者,其酒多至婁石。飲之,香美異常,名曰猿酒。"看來人們在廣東和廣西都曾發現過猿猴"造"的酒。
儀狄造酒說
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。西元前二世紀史書<<呂氏春秋>>雲:"儀狄作酒"。漢代劉向編輯的<<戰國策>>則進一步說明:"昔者,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,進之禹,禹飲而甘之,日:`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。'遂疏儀狄而絕旨酒"(禹乃夏朝帝王)"。似乎儀狄乃製酒之始祖。這是否事實,有待於進一步考證。一種說法叫"儀狄作酒醪,杜康作秫酒"。似乎是講他們作的是不同的酒。如果硬要將儀狄或杜康確定為酒的創始人的話,只能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,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。一種說法叫"酒之所興,肇自上皇,成于儀狄"。意思是說,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,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,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出來,始之流傳於後世的。
杜康造酒說
一種說法是杜康"有飯不盡,委之空桑,鬱結成味,久蓄氣芳,本出於代,不由奇方。"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,放置在桑園的樹洞裏,剩飯在洞中發酵後,有芳香的氣味傳出。這就是酒的作法。杜康,字仲甯,相傳為縣康家衛人,善造酒。"康家衛是一個小村莊,西距縣城七八公里。村邊有一道大溝,長約十公里,最寬處一百多米,最深處也近百米,人們叫它"杜康溝"。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,四周綠樹環繞,草木叢生,名"杜康泉"。縣誌上說"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",這裏產酒的歷史也頗為悠久,"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"。泉水質清冽甘爽,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湧出,沿著溝底流淌,最後彙入白水河,人們稱它為"杜康河"。釀酒專家們對杜康泉水也作過化驗,認為水質適於造酒。1976年,白水縣人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現代化酒廠,定名為"杜康酒廠",用該泉之水釀酒,產品名"杜康酒",曾獲得國家輕工作部全國酒類大賽的銅杯獎。史籍中還有少康造酒的記載。少康即杜康,不過是年代不同的稱謂罷了。 |
|
|